愛情的邊際效應(轉,改編改寫)

2011030810:00



    邊際效應(Marginal Effect),也稱邊際效益,有時也稱邊際貢獻。在經濟學中是決定價格重要的理論。商品的價值取決於效用,並以稀少性為條件;價值尺度是邊際效用;不能直接滿足人的欲望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由最終消費品的邊際效用決定;市場價格是買賣雙方物品效用主觀評價彼此均衡的結果。什麼是邊際效應,在經濟學中邊際效應,是指在最小的成本的情況下達到最大的經濟利潤,從而達到效用極大化。指的是物品或勞務的後一單位與前一單位間的效用比較,如果後一單位的效用比起前一單位的效用大則是邊際效用遞增,反之則為邊際效用遞減。邊際效應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經濟學上的需求法則就是以此為依據,也就是說購買或使用商品數量越多,則其願為單位商品支付的成本也就越低,這是因為後來購買的商品對其帶來的效用降低,所以購買的價格也跟著降低了。以下兩個圖形;分別以市場供需數之量價格圖示跟邊際效應跟數量的圖示關係來說明。


圖一: 兩條粗黑體的線分別代表供給線及需求線。這兩條線的交叉點,咖啡色E點上得到最大的邊際效益(marginal utility)。

圖二:可以看到從E點延伸出去的一條直線,會正好位於邊際效益曲線的最高點。在這個點上,不管愛人的(供給者)或是被愛的(需求者)都會得到最大的滿足。

    在邊際效益曲線上只有一個最高點「E」,其他的點都無法得到比E點更高的滿足度。在供給持續增加的情況,就是經濟學裡所謂的邊際效益遞減。這兩個圖都是假設需求線不變,而供給線變動的情況下。畢竟,類似的菜吃久了是會膩的,有人說愛情是供需理論,價格決定一切,跟經濟學一樣,愛情的效用也會有邊際效應,也就是說當你的供給滿足了需求,當效用達到了飽和點,幸福感的效用單位效用就會逐漸下降,最後回歸到原點。愛情該給多少?或該要求多少?為什麼愛到後來,竟然是如此結局?愛情的確是個讓人困擾的東西。

假如我很愛很愛Lady Gaga,但是她對愛的需求量沒有改變,這時我的愛情供給量過多E2,供給線將右移(以藍色S1表示)。這表示了什麼呢?我的愛情變成很廉價,而對方只需要付出極少的代價,就能夠得到我非常非常多的愛情。這個情況就像生產過剩的農產品,價格低廉,但是卻不代表消費者得到了最大滿足。相反的情況,假設我其實沒有很愛Lady Gaga,三心兩意的騎驢找馬,想摘一朵以後可能出現在路邊更大更美的花,這個時候因為愛情供給量不足E1,導致供給曲線將左移到以紅色所表示的S2供給線處,而那個被愛的人Lady Gaga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才能獲得一點點愛情,而且邊際效應低於最高點「E」。如次一來需要我和Lady Gaga繼續努力,互相調整愛情的供給及需求量,方能求得最大的滿足!

要特別注意的是,愛情供給線是有可能右移到使邊際效益變成負值的地方的!E3處愛不對人,不管愛人或是被愛的人都得到負的邊際效益,愛愈多愈痛苦,兩個人都痛苦。愛情跟經濟學一樣,都講究動態平衡。單一的模型其實不足以解釋人間各種情愛,愛情有時候是奢侈品,對某些人來說卻又是生活必需品,必需針對個案來調整供給或是需求量。